通元:科技助力垃圾分类 提升小镇“颜值”


  • 发布时间: 2021-10-19 09: 18
  •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
  • 浏览次数:
  • 打印

■撰文 贺夏萍 胡有伟

自2016年,通元镇率先以滕泾村为试点开展农村垃圾分类以来,已逐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单一处置——二分类——四分类全覆盖的处置模式。近年来,通元又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以“物联网+”手段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水平,有效解决农村垃圾分类溯源难、分类质量波动大、源头减量不明显等突出难题,开启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智慧时代”,让垃圾分类更智慧、更时尚、更便捷。

“大家的垃圾分类意识更强了”

走进通元镇雪水港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秀美淡雅的乡村美景图,村道整洁漂亮、河面波光粼粼、庭院井然有序、室内窗明几净……而这些,都与雪水港村开展的垃圾分类工作密不可分。

作为通元镇试行垃圾智慧收运的村社之一,今年8月份,雪水港村率先引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源头“智能可追溯”管理系统,通过配备智能垃圾收集车,分发桶身二维码芯片卡,管好智能云平台,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分、收、集、运、处全流程数字化监管。

今年63岁的叶来付是雪水港村的一名垃圾清运员,他负责的是雪水港村4个组、大约130户家庭的垃圾清运工作。每天早上5点左右,老叶就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开着智能垃圾收集车,挨家挨户收集垃圾。通过垃圾收集车配备的智能称重评价设备对各个家庭的垃圾桶进行识别、称重、拍照、评价,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下来,这才算完成垃圾收集工作。

对于已经干了3年保洁工作的老叶来说,就算动作已经相当熟练了,但要完成负责区域的垃圾清运工作起码花费4个小时以上,中途还要至少去3趟垃圾中转站,平均每天收集大约300公斤的农村生活垃圾。

当问起智能垃圾收集车的使用感受时,老叶打开了话匣子:“自从使用了这个垃圾车之后,明显感觉到大家的垃圾分类意识更强了。没用之前,还有不少家庭存在垃圾混放的情况,而现在一天工作下来也没有几家的垃圾分类是不合格的。总的来说,垃圾车的使用虽然增加了工作的环节,但是对我们开展工作是很有帮助,它的效果很明显。”

村民陈蜜囡对垃圾分类工作赞不绝口:“现在清运员每天都来收集垃圾,弄得很干净。有时候遇到分错的情况,他们都会耐心地跟我们讲解清楚,现在我们家都已经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其实就是多准备一个垃圾桶的事情,把易腐的厨余垃圾跟其他垃圾分开,这个也不是什么很困难的事。”

值得一提的是,依托于“智能可追溯”系统,雪水港村还积极落实积分兑换制度,通过垃圾分类智能云平台,将每户家庭的分类情况进行评价,并转换为积分,而这些积分则可在村级兑换点进行生活物品兑换,切实推动垃圾分类从“要我分”到“我要分”转变,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农村垃圾分类“组合拳”。

目前,通元镇农村生活垃圾智能可追溯系统建设试点村涉及雪水港村和丰义村2个行政村,共投入10辆智能可追溯系统收集车,覆盖农户达1370户,农村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达90%。

“易腐垃圾不出镇”

垃圾分类基本已实现了,那么应该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垃圾呢?通元多次组织外出考察学习,总结分析经验,积极探索创新,最终将目光聚焦在建立易腐垃圾厌氧处理项目上面,通过相关的技术,无害化解决易腐垃圾问题。

2019年,全市首个易腐垃圾厌氧处理项目在通元镇东郊东路通元垃圾中转站建成运营。该项目采用地埋式有机垃圾厌氧处理技术,日均处理可腐烂垃圾1吨左右,具有高效降解、安全可靠、循环经济、运维方便、卫生防疫、节约土地和美化环境等特点。

“我们的垃圾清运员对农村生活垃圾中的可腐烂垃圾进行统一收集、清运,然后投放至厌氧发酵处理池中,在生物菌的帮助下,这些易腐垃圾发酵转化为沼气和沼液。产生的沼气通过输气管道进入沼气灶,保障全镇保洁人员的开水供应;而沼液经过处理达标,可排放或用于肥田,实现资源化再利用。”通元镇农业农村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道。

2020年,通元镇又在滕泾村建设了另一座易腐垃圾厌氧处理站。为了更好地利用沼气资源,滕泾村还铺设输气管,将沼气免费供应给老年公寓,让居住在这里的老人们告别了煤气罐,用上了更加安全高效的沼气。

饭点时分,当笔者来到周祖荣家中,老周正忙着烧饭做菜。“我现在每天都用这个沼气,烧起来火又大又旺,炒菜速度很快,而且还是免费使用,这个很灵光。”说起沼气,老周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

“现在我们通元的易腐垃圾基本实现就地就近处理,可以做到不出镇。这样既减少了转运环节中的垃圾洒落和臭气外溢问题,还减少了运输车辆的尾气排放,真正实现易腐垃圾的绿色无害化处理以及循环再利用。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探索更多垃圾分类处理的办法,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向纵深挺进。”通元镇农业农村办相关工作人员说。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