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博物馆崧泽文化彩陶钵赴陕西文化走亲


  • 发布时间: 2020-04-13 14: 42
  • 信息来源: 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 浏览次数:
  • 打印

近日, 由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展览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展,出土自我县仙坛庙遗址的崧泽文化彩陶在全国人民面前精彩亮相。一起展出的还有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华县出土的陶鹰鼎等文物,为观众呈现了5000年前中国不同区域间以彩陶为媒介开展的文化交流与互动,揭示了彩陶在早期中华文化形成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崧泽文化彩陶钵出土于海盐县百步镇仙坛庙遗址,材质为泥质红陶。口沿内折形成宽大的唇部,斜腹,圜底。口沿绘红彩图案,以短直线分隔对称的弧边三角形为一组,多组首尾相接形成带状分布。这种口沿绘彩的装饰技法多见于黄河流域,反映了崧泽文化与大汶口文化密切的交往与联系。

我国彩陶起源于距今8000年前的老官台文化,陕西临潼白家遗址出土的宽带纹三足彩陶钵,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彩陶。公元前4005年-公元前2780年,渭河流域的庙底沟文化彩陶制作更加成熟,陶器表面以点、线、面搭配,形成花瓣纹图案。这种装饰手法亦对其他史前文化形成广泛影响,包括长江中下游的大溪文化和崧泽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东北红山文化、甘青地区的马家窑文化等。

作为省内唯一一家参展的博物馆,这次赴陕西展览,既是一次文化走亲,也向全国观众展示了海盐地区崧泽文化时期先民的智慧结晶,展示了海盐先民的风貌,为进一步研究海盐史前文化提供了方向。据悉,展览将持续到7月15日。


信息来源: 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