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原街道提升农村垃圾中转设施


  • 发布时间:2020-01-08 08:29
  • 信息来源:海盐新闻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全媒体记者 王惠杰 通讯员 钱敏洁

本报讯 近日,武原街道城区外一批垃圾(中转)房投入使用,和过去又黑又脏的垃圾房不同,该批垃圾房不仅全部用上了墙绘,美化了外观,而且采用了封闭式管理,并通水通电,安装监控等设备,实现了垃圾房的更新迭代。据了解,此次新建(改建)项目投入资金约135万元,共新建(改建)10个垃圾(中转)房,建设周期约3个月,目前已全部投入使用。

走近武原街道红益村垃圾(中转)房,记者看到的是整洁美观、带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墙绘。这里的垃圾(中转)房采用封闭式设计,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外表干净整洁,如果没有看到整齐摆放的垃圾桶,很难与印象中的垃圾(中转)房联系在一起。

记者在现场看到,垃圾(中转)房一边摆放了二十余个绿色的易腐垃圾桶,一边的空地用于堆放其他垃圾,中间设有一条水槽,与污水栅格池相连,当垃圾中水分较多时,污水就可以顺着水槽汇集到污水栅格池中,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实现达标排放。

据武原街道垃圾分类办副主任范卫奇介绍,此前街道农村垃圾房面积较小、设施简陋,满足不了现阶段垃圾分类工作要求,时常还会出现偷倒工业垃圾等违法情况。在红益垃圾(中转)房南面,原先的垃圾房依然保留着,记者看到,该垃圾房及附属设施较为破败,墙面乌黑,环境较差。保洁员肖菊宝在红益村从事保洁工作多年,据她介绍,原来的垃圾房由于是开放式,经常有工业垃圾堆放,还会出现非法焚烧垃圾等现象,增加了保洁难度,而且存在再次污染的风险,垃圾房的管理很成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武原环卫所向街道提出了改建农村垃圾(中转)房并安装监控设备、通水通电等建议。”范卫奇说。2019年,街道定下目标,做好10个农村垃圾(中转)房的新建(改建)工作,提升垃圾(中转)房管理水平,让垃圾(中转)房彻底摆脱“脏、乱、差”形象。

垃圾分类收运环节的“革命”也在同步进行。街道在所有的垃圾(中转)房设置了“易腐垃圾”收集桶,由易腐垃圾专用压缩车进行运输处置,“其他垃圾”按照垃圾分类运输管理要求采用其他垃圾专用压缩车进行运输处置,有效避免了垃圾运输期间滴漏、掉落垃圾等问题的发生。

俞永妹是保洁公司城西红益片区管理员,每天都要检查各个垃圾房的情况。“原来垃圾车倒垃圾都停在路上,一方面堵住道路,另一方面,在倾倒的时候经常会掉出垃圾,使得垃圾房周围环境很差。”俞永妹说,“现在垃圾车直接开到里面,直接换桶,易腐垃圾不落地。”

昆山保时洁物业海盐分公司负责城西片区垃圾清运,记者在该公司看到了新投入的垃圾三分类收集车,该车操作简单,易腐垃圾倒入车子的两个桶内,其他垃圾放入后箱,可回收垃圾放入不锈钢箱体。昆山保时洁物业海盐分公司负责人吴玉林介绍,一辆车每趟可以清运20户农户的垃圾,而目前已有27辆三分类车投入使用。“这些车专门经过改造,适合农村使用,也专门配套现在的农村生活垃圾(中转)房使用,试运行下来效果非常好。”吴玉林说。

“接下来,原先使用的垃圾房将全部拆除,所有新投入使用的垃圾(中转)房都将安装监控设备,规范各项管理工作。”范卫奇说。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