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关于上报西塘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报告


  • 发布时间: 2019-06-28 17: 38
  • 信息来源: 县卫生健康局
  • 浏览次数:
  • 打印

县发展和改革局:

西塘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工程列入2017年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计划(盐发改投〔2017〕85号),建设规模为新征建设用地15亩,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投资估算4500万元。经县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17〕25期)明确,项目规模调整为按150床设置、规划用地30亩;年度计划为完成项目前期报批程序。

我局组织专门人员进行了调研,根据“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分析单位现状及发展困境,预测开发区人口集聚趋势和医疗保健服务需求,拟定项目建设规模,确定单位长远发展目标,完成了项目建议书编制,现上报你局,并就主要内容报告如下:

一、项目建设必要性

随着县开发区(西塘桥街道)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从提升开发区品位和保障民生事业发展要求出发,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居民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加快推进西塘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项目的建设。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改善区域医疗设施条件,破解发展困境,提高服务能力,拓展服务范围,积极应对开发区人口集聚后的医疗服务保障;项目建成后,能符合“二级”医院设置规范,进一步提升区域基本医疗、公共卫生、计生保健等服务水平,促进单位的长远发展。

 二、建设项目名称

 西塘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工程。

三、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项目建设选址位于新城路南、海港大道西。计划征地30亩,按150床规模,新建医疗、保健、保障用房17600平方米及室外总布配套建设。

四、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估算投资10000万元,建设资金由县级财政和开发区财政统筹解决。

五、项目业主

西塘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六、计划建设工期

18个月,自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

特此报告,请批复。

     附件:西塘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工程项目建议书

 海盐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2017年7月17日

附件:

西塘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工程

二〇一七年七月

一、单位基本情况

西塘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辖区唯一的政府举办的公益医疗机构,辖区行政区域面积56.82平方公里,辖6个社区5个行政村和1个集镇居委会,到2016年底,辖区总人口51637人,其中户籍人口41541人、新居民10096人。中心下辖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核定床位96张。主要承担辖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服务;负责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护理、康复等综合服务,开展急救、儿科、外科手术、康复等技术服务;开展以老年病、慢性病等疾病的康复住院治疗,并为长期卧床患者和疾病稳定期、恢复期的患者以及其他需要长期护理服务的患者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怀等服务,临床业务科室按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管理标准要求设置。中心现为省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与县人民医院建立紧密型技术合作关系,设立县人民医院西塘住院分部。2016年底在岗人数117人,门急诊24.64万人次、住院990人次。

二、拟建项目概况

根据满足辖区医疗需求,改善服务条件,提升服务能力,促进单位长期持续发展,规划实施迁建工程。

1.项目名称:西塘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工程。

2.拟建地点:开发区新城路南、海港大道西。

3.建设单位:西塘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三、项目建设必要性

1.全县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现状。

至2016年底,全县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48个,其中县级公立医院6家。县人民医院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主要承担全县城乡居民常见病、多发病为主的基本医疗服务、疑难病例的会诊及转诊;开展对基层卫生人员的业务培训及下级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承担政府要求完成的其他指令性医疗保障以及医疗救治任务。县中医院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主要突出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宣扬中医文化,体现中医药服务底蕴。开展“名科”、“学科”建设,积极采用中医非药物疗法。充分发挥全县中医药工作龙头作用,开展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和基层中医药技术服务指导。县妇幼保健院为二级乙等妇幼保健院,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妇幼医疗、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职能,是全县妇幼卫生保健和妇幼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业务技术指导中心和技术培训基地。县口腔医院主要承担全县口腔疾病治疗、技术指导和人员进修任务,开展全县口腔综合防治工作,会同教育部门重点加强儿童、青少年等重点人群防治工作。县康宁医院按一级精神病医院建设,主要承担全县精神疾病的诊治、咨询、宣教、康复和社区随访管理指导等,同时负责辖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县康复护理院成立于2014年底,主要为长期卧床患者、晚期姑息治疗患者、慢性病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以及其他需要长期护理服务的患者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怀等服务。

根据我县建设“三优海盐”的目标任务,全县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态势良好,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显著增强。2016年,全县各级政府卫生经费投入20872万元,人均卫生事业费471元,卫生事业费占地方财政支出6.36%;全县医疗卫生单位固定资产总值达12.93亿元,卫生专用设备总值达2.54亿元,拥有房屋面积21.11万平方米;全县卫生计生系统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放床位2028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5.45张;全县医疗门急诊人次达308.72万人次,出院51418人次。

2.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十三五”规划要求。

县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床位配置依据地域环境、服务人口数量、单位规模和服务功能等因素,综合确定机构床位总量和结构。到2020年,按照全县常住人口45万人计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包括非县城所在地的县级医院)按每千人1.42配置,总床位数控制在637张。按照国家住建部、发改委《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浙江省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标准》和《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试行)》建设。

西塘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部)现有业务用房是原县国税局、县地税局分所的办公用房,于2005年置换改建而成,占地面积7200平方米,公共卫生和医疗用房共2545.15平方米;西塘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海塘)中心占地面积5336平方米(其中:约2668平方米的停车场为租用),现有业务用房面积2289平方米,其中公共卫生楼是原海塘派出所置换改建而成。因现有业务用房分列二地,统筹利用率差,布局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发展空间。

(1)医疗配套建设落后于区域规划目标。按照《县城总体规划》要求,到 2020年,西塘桥街道(开发区)建设成人口集聚15万人以上的海盐县现代化城市副中心的目标,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础设施条件已不能适应城市功能的开发建设需要,落后于海盐县城市副中心的建设速度。

(2)人力资源分散,制约服务能力提升。近年西塘总部和海塘分部业务收入虽有增长,但收入总量不大。区域内常住人口6万余人,随着开发区产业引起、发展,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提升,但卫技人员因机构设置而导致力量分散,一定程度上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制约了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

(3)现址不宜扩建,外迁势在必行。西塘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部占地面积7200平方米,海塘分中心占地面积5336平方米,周边无拓展用地空间。只有规划外迁,才能达到能按“二级”医院标准化设计、建设,体现现代医院建设“功能完善、流程科学、运行高效、环境优美、适度超前、留于余地”理念。

(4)实施异地迁建,提升配套服务。建设二级医院,能进一步落实“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要求,提升西塘桥街道(开发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水平和层次,对于推动“港、区、城”联动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三优海盐”将发挥积极作用。

项目的实施,能进一步推进县乡村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进一步优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城乡居民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保障的认同感和获得感,进一步确保单位的持续长远发展。

四、建设规模

1. 用地指标:根据《关于印发浙江省医疗机构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试行)的通知》 (省发展计划委员会  省国土资源厅  省卫生厅  浙土资发〔2003〕95号)),建设用地117平方米/床(医疗)、11平方米/床(预防保健),计19200平方米,且用地容积率控制指标不得低于60%,故规划用地30亩。

2. 建筑指标: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定位,参考《综合性医院建设标准》(2005),按80平方米/床、预防保健20平方米/人,规划建筑面积应为12600平方米;地下空间利用(车库及保障)5000平方米。

五、投资估算

根据近期实施项目测算,土地费用1890万元(63万元/亩)、土建工程3150万元(0.25万元/平方米)、安装工程2520万元(0.20万元/平方米)、地下室建安1750万元(0.35万元/平方米)、室外总布及不可预见费用690万元,总投资1亿元。

六、资金筹措

该项目定位为县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项目,根据《海盐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财政补助办法》(盐政办发〔2011〕127号),100床规模建设资金6770万元由县财政安排,其余资金3230万元由县财政、开发区按财政体制分成比例承担。

七、建设年限

18个月,自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

八、相关建议

1.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协调、合作,做好项目地块前期工作,保证该项目顺利实施,使项目早日建成投入使用。

2.工程建设必须与环境相协调,要求施工时严格注意对环境的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

3.建筑风格上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又充分体现医疗机构特色,使之区块内建筑融和共生,虽各有特征,又和谐统一。

4.做好项目前期环境影响评估,落实建设期污染防治措施,运行期医疗用废水预处理集中入网排放。


信息来源: 县卫生健康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