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424002556272X/2019-00353 成文日期: 2019-12-17
文件编号: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通元镇 有效性:

关于《<海盐县通元镇总体规划(2013-2030)>2019年修改》的公示


  • 发布时间: 2019-12-17 10: 58
  • 信息来源: 通元镇
  • 浏览次数:
  • 打印

《〈海盐县通元镇总体规划(2013-2030)〉2019年修改》草案公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相关规定,现将《〈海盐县通元镇总体规划(2013-2030)〉2019年修改》主要内容公示如下:

一、 规划总则

(一) 规划目的

为促进通元镇城乡统筹发展,合理配置各类资源,协调开发建设与区域交通的关系,配合“两新”工程的推进,完善新市镇功能与城乡基础设施配套,有序安排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推动通元镇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规,编制《海盐县通元镇总体规划(2013-2030)(2019年修改)》。

(二)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通元镇域,即规划区范围,总面积69.14平方公里。在规划区范围内一切规划建设及土地利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三) 规划期限

规划远期与原总规一致到2030年,规划修改基准年为2018年。

(四) 规划原则

(1)统筹兼顾,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

(2)以人为本的原则;

(3)区域整体发展的原则;

(4)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原则。

(五) 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第146号令)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海盐县域总体规划(2017-2030年)》纲要

《海盐县环境功能区划(2014-2020年)》

《海盐县中小学布局专项规划(修编)(2016-2030)》

《海盐县幼儿园布点专项规划(2016-2030)》

《海盐县绿道网总体规划》2011年

《海盐县村庄布点总体规划(2014-2030)(2015年修改)》

《海盐县通元镇总体规划(2013-2030)》

《海盐县通元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海盐县通元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4调整完善版)

《海盐县通元镇水系规划(2013-2020年)》

国家、浙江省、嘉兴市有关技术标准与规定等。

二、 城镇性质、规模与发展战略

(一) 发展目标

在国家“两山”理论、浙江省“八八”战略等指引下,依托优越的区位交通、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水乡生态格局、扎实的现代农业基础,大力发展现代综合农业和田园乡村旅游,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现代农业产、销、游一体的产业集群,完善优化提升工业平台,塑造小镇空间特色和宜人尺度,提供完善的生活配套、生态开敞的绿化空间,把通元镇建设成为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宜居、宜业、宜游的田园城镇。

(二) 城镇性质

农旅田园新镇、精致宜居家园。

(三) 城镇总体发展战略

(1)产业升级战略: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新兴产业为突破,以现代服务业与旅游业为依托,三产联动,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巩固并提升区域经济地位。一是牢牢抓住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机遇,借助中产阶级消费升级趋势,提供满足区域一体化的特色农业需求;二是加速推进现状企业的提档升级,淘汰相关落后产能与高污染企业;三是紧紧抓住现代服务业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机遇,推动农业生产与旅游业的吃、住、行、游、娱、购六大要素协调发展。

(2)特色品牌战略:以农延旅,以旅促农,提炼特色,对本地资源实现品牌化战略。规划要求在近中期打造几个在嘉兴富有名气的特色农产品及旅游品牌。加强特色品牌战略的市场化作用,通过引入知名农业与旅游企业,带动地方综合发展提升。

(3)改善民生战略:合理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构建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提升并优化镇区综合服务功能。主要从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方面着手,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4)城乡统筹战略:实现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五个一体化。坚持“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的导向,逐步形成居住社区化、城乡一体化的空间格局。打破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土地使用、投资融资等体制;形成规划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市场流通、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城乡统筹发展机制,争取在中远期基本解决城乡二元差距。

(5)绿色生态战略:全面贯彻落实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河流整治理顺镇域范围内的生态廊道(水廊、绿廊)的走向,完善镇域自然生态网络,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创建绿色通元。

(四) 发展规模与城镇化水平

(1)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

远期2030年,通元镇域总人口5.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6万人,农村人口1.1万人,城镇化水平约80.7%。

(2)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

2030年,通元镇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8.03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建设用地5.95平方公里,村庄建设用地2.08平方公里。

三、 镇域规划蓝图

(一) 镇域总体空间结构

规划通元镇域空间形成“一廊两轴、一主一次三片”的结构。其中:

(1)一廊:是指由杭浦高速公路形成的基础设施廊道。

(2)两轴:G525国道和X119嘉南线功能发展轴。

(3)一主一次:通元镇区和石泉集镇。

(4)三片:现代农业核心区、优质稻米生产区和生态循环农业区。

(二) 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规划划定通元镇域空间的“三区三线”,并明确空间管制要求。

(1)城镇空间与城镇开发边界

城镇空间与城镇开发边界范围一致,用地规模6.53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5.95平方公里),占镇域总面积的9.4%。

规划至2030年,城镇空间开发强度必须控制在90%左右。城镇空间是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配置的重点区域,主导用途为城镇建设、各类园区建设。城镇空间二、三产业发展,按照集中集聚的原则,提高城镇空间的土地利用效率。用地控制指标应符合相关主管部门发布的相关行业用地控制指标要求。城镇空间严禁村庄新建、扩建,应以城中村改造、旧村改建为主,引导城镇空间内村庄向城镇连片区集中建设,提升城镇风貌。

——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区

严格控制区域基础设施网络框架布局,优化城镇功能布局,优先满足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需求,用地从注重增量向注重存量土地的转变,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注重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禁止破坏性建设,对具有历史文化保护价值的地段必须予以保留保护。

(2)农业空间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

农业空间指以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为主体功能,承担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功能的国土空间,主要包括永久基本农田、一般农田等农业生产用地以及村庄等农村生活用地。通元镇域农业空间范围面积60.73平方公里,占镇域总面积的87.9%。

规划至2030年,农业空间开发强度必须控制在5%以下。农业空间是乡村发展和与乡村发展关系密切的独立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土地主导用途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是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区域,并重点按照发展新型农村社区、保护特色村、整治空心村的原则引导农村居民点建设,保护和传承乡村地域文化特色。农业空间基础设施网络布局应尽量采用整合通道,减少对土地尤其是耕地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将农业空间分为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区和一般农业区。

——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区

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在农业空间内划定,具体范围和面积由相关规划确定。本次总规建议城镇开发边界内的基本农田调至城乡增长边界以外,这部分基本农田面积约为1.72平方公里。

一经划定,在规划期内必须得到严格保护,除法律规定的情形外,不得擅自占用和改变。原则上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确需调整的须严格论证,报国土部门审批允许占用,按照“占优补优、先补后占”的原则,通过补划以保障上级下达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有量目标。

——一般农业区

加强土地整理,提高耕地质量,可进行必要的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旅游开发建设及特殊用途建设,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和影响范围。优化村庄布局,集中、集聚发展,实行农村居民点建设规模总量和强度双控,禁止城镇建设,禁止产业集中连片建设,禁止采矿建设。

(3)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空间指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通元镇域生态空间为河道与交通廊道绿带生态屏障区,包括长山河及两岸各20米缓冲绿带、杭浦高速公路及两侧各50米缓冲绿带,通元镇生态空间范围面积1.88平方公里,占镇域总面积的2.7%。

规划至2030年,生态空间开发强度严格控制在1%以内。生态空间是开展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应严格控制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应加强林地保护和建设,优先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包括水土保持、饮用水安全保障等水利工程、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及其附属构筑物建设。严格限制各类建设活动对绿带廊道的侵占。

——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在生态空间内划定。根据《海盐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规划通元镇域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

——一般生态区

长山河、杭浦高速公路及两侧缓冲绿带为一般生态区,其空间用途管制要求如下:

禁止毁林开垦耕地,禁止围湖造田和侵占江河滩地,任何开发建设活动不得破坏珍稀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不得阻碍野生动物的迁徙通道。

禁止城镇建设,禁止新增农村居民点建设,严格控制现有村庄数量和规模,鼓励人口外迁,严格控制采矿建设和独立工业建设,允许适度建设生态旅游服务设施,但必须符合开发强度及相关控制要求。

(三) 镇域村庄布点规划

规划通元镇村庄布点分为新市镇社区、城乡一体新社区和传统自然村落三类,形成“1+11+19”的村庄布点规划结构。

(1)新市镇社区

规划2030年,通元镇新市镇社区主要集中在通元镇区,除现状的滕泾社区、镇南社区外,重点在X119嘉南线东、武通港南布局,规划石泉集镇北侧布置一处新市镇社区。

(2)城乡一体新社区

规划2030年,通元镇城乡一体新社区11个,分别为张桥社区、镇北社区、良贤社区(北)、良贤社区(中)、育才社区、通北社区、三友社区、长山河社区、新拱社区、丰义社区和雪水港社区。

(3)传统自然村落

规划2030年,通元镇保留传统自然村落19个。包括包家、曹廊、葫芦浜、茶壶浜、张江桥、埭上、缪家浜、杜家桥、舒家、陆苏兜、金家、庄家、北张浜、常姜浜、印家、姜家堰、山前埭、雪水港、徐家场。

(四) 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教育设施规划

规划通元镇2030年初中千人指标取30‰,小班化班额取40人/班;小学千人指标取60‰,小班化班额取35人/班;幼儿园千人指标按照35‰计,每班按30人计。

规划通元镇设初中2所,通元中学位于育才路西侧,设36班,1440人,占地3.7公顷;石泉中学位于石泉大道西,设18班,720人,占地1.6公顷。

规划通元镇设小学4所,通元镇中心小学位于育才路东侧,设42班,1470人,占地3.4公顷;规划镇南小学位于惠民路北、翠鸣路东,设42班,1470人,占地3.3公顷;石泉中心小学位于百石公路西侧,设18班,630人,占地1.5公顷;倪王庙小学位于镇北社区,设12班,420人,占地 2.1公顷。

通元镇设7所幼儿园,其中通元镇区5所,石泉集镇2所。

(2)文化体育设施规划

在镇南路北侧、X119嘉南线西侧新建镇文体中心,占地1.6公顷,西侧配套公交首末站和城镇公园。

(3)医疗卫生及养老设施规划

搬迁通元镇卫生院至X119嘉南线东、红星路南,占地2.2公顷;石泉卫生院调整为卫生服务站;搬迁通元镇福利院至新卫生院南侧,占地1.5公顷,实现医养结合。

(4)行政服务设施规划

镇行政服务中心和消防站结合布置,位于镇北路北侧、X119嘉南线西侧,占地1.7公顷。

(5)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落实通元镇域1处省级文保单位(漂母墩遗址)和5处县级文保单位(高地遗址、韩家桥重建永宁桥、重建望龙桥、西长浜遗址、葛山遗址)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五) 镇域城乡综合交通规划

(1)铁路规划

通苏嘉甬高铁:斜穿通元镇域北侧,规划落实高速出入口北侧线形方案。

(2)航道规划

规划黄湾线、长山河保留五级航道。规划新建通元作业点,位于里洪塘东侧、X119嘉南线西侧。

(3)城乡干线公路规划

高速公路:G92杭浦高速公路。

等级公路:规划通元镇域形成“三横三纵”等级公路结构。其中,“三横”分别为硖石连接线、G525国道、镇南路-秦山至通元公路;“三纵”分别为海盐西部通道、南王线-X119嘉南线、S207省道。

(4)公交场站规划

规划通元镇区在规划镇文体中心西侧新建公交首末站,占地约0.3公顷;规划石泉集镇在石泉大道东侧规划公交首末站,占地约0.2公顷。

(六) 镇域城乡公用设施规划

(1)给水工程

规划通元镇生活用水由三地水厂提供。

规划根据海盐县总体部署落实区域供水管网建设。规划逐步完善镇区供水管网系统,沿道路布置DN300-400供水管网。镇域内给水管道基本沿道路铺设,形成环状与枝状相结合的管网系统。农村用水由城镇管网接出,以枝状管铺设到城乡一体新社区和传统自然村落。

(2)排水工程

规划通元镇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

规划沿石泉集镇北侧育才路布置D315污水压力管,石泉集镇污水通过石泉泵站提升后,向东输送至位于X119嘉南线西侧、滕泾桥港南侧的通元2#泵站;规划沿X119嘉南线布置D800-1000污水干管,规划在武通港北侧、X119嘉南线西侧设置通元1#泵站,污水向北排放至通元2#泵站,通过D800污水压力管向北至于城镇方向。

规划石泉泵站用地面积约0.1公顷,通元1#泵站用地面积约0.1公顷,通元2#泵站用地面积0.2公顷。农村污水视情况纳管或自行处理,配套建设农村污水泵站或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

(3)电力工程

规划220kV立峰变,终期容量为3×180MVA,位于G525国道南侧、武通港东侧;规划保留110kV通元变,终期容量扩容至2×50MVA;规划保留110kV石泉变,容量为2×50MVA。

规划保留镇域500kV高压线;根据嘉兴电力部门总体部署220KV双立2405线单改双,在通元镇域西侧新建220kV双山变-潮乡变线路、潮乡变-狮岭变线路;规划保留镇域110kV高压线,新增220kV立峰变至规划110kV六里变高压廊道;镇域现状35kV高压线根据海盐县电力部门总体部署逐步退出。

规划单条500kV架空高压线控制70-80米高压走廊;单条220kV架空高压线控制36-40米高压走廊;单条110kV架空高压线控制28-30米高压走廊。

(4)通信工程

规划通元镇区保留兴元路南侧、海伦花城小区北侧的通信局所,保留X119嘉南线西侧、镇北路南侧的通元邮政所。规划石泉集镇保留盐石路南侧、通元镇卫生院石泉分院西侧的通信局所,保留盐石路和金水南路交叉口西南侧的石泉邮政所。规划结合新的行政服务中心布置镇广播电视中心。

(5)燃气工程

未来海盐县气源以浙沪联络线来气为主要气源,嘉兴市域管网来气为备用气源。海盐门站将接出DN250次高压管线,沿杭浦高速-盐湖公路新线-黄湾线向南接入通元调压站,调至中压向通元镇域供气。

省天然气浙沪联络线管径为DN800,压力6.3MPa;规划西二线沿杭浦高速公路预留廊道;海盐门站至通元调至站管径为DN250,压力1.6MPa。

规划自通元调压站接出中压配气管网,压力0.4MPa。规划沿G525国道、海盐西部通道、X119嘉南线、落官公路布置De315燃气中压管,与百步镇、武原街道、秦山街道、澉浦镇形成环网,规划其他城镇道路布置De160-200燃气中压管。

(6)环卫工程

规划保留位于石泉集镇东侧、育才路南侧的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占地面积约800㎡;规划保留位于通元镇区东侧、东郊路南侧的垃圾转运站,规模为50吨/天,占地面积约800㎡。

(七) 镇域水系与绿道网规划

(1)镇域水系规划

长山河河道面宽控制120米,吕冢港河道面宽控制72米,里洪塘河道面宽控制67米,武通港河道面宽控制61米。

通元镇规划水面积控制指标不低于现状水面积率。

(2)镇域生态绿道网规划

规划区域、县域绿道2条,分别为庄柴湖-南北湖风景区绿道(Z5)和大横港-通元镇绿道(Z6)。

规划重点打造“两横一纵、三环三片”的镇级绿道网,“两横一纵”包括沿G525国道、沿新开河—武通港、沿常慕桥港—里洪塘的三条连接性镇级绿道。“三环”包括沿里洪塘—武通港—庆丰桥港—仲字桥港的城镇绿道示范段(4.0km),沿山脉、村道的镇域东部郊野绿道示范段(6.0km),沿大张桥港—同心桥港—南北中级港的镇域北部郊野绿道示范段(4.2km)。“三片”包括围绕镇区水环、商业中心形成的城镇滨水慢行示范片,围绕丰义社区、雪水港社区美丽乡村形成的丰山溢水慢行示范片,围绕漂母墩遗址及周边水网形成的田园观光慢行示范片,引导人性化慢行交通发展。

(3)驿站规划

规划通元镇域布置2处区域级驿站,即海伦庄园驿站和国道入口驿站。规划镇级驿站每2-5公里设置一处,通元镇共设置7处镇级驿站,分别为漂母墩驿站、石泉驿站、通元北驿站、东厨舍驿站、仲字桥驿站、姜家堰驿站和雪水港驿站。

(八) 镇域环境保护规划

(1)水环境质量目标:遵循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标准控制,总体水质目标为Ⅲ类,满足工农业用水要求。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近期处理率达到90%,远期处理率达到100%。

(2)大气环境质量目标:规划至2030年,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和汽车尾气达标率均达到100%。

(3)声环境质量目标:按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控制,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按国家《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2008)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按国家《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执行。

(九) 镇域综合防灾规划

(1)防洪排涝规划

规划通元镇城镇圩区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防洪设计水位2.83m(85国家标准高程系,下同),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24h暴雨一日排出);农村圩区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防洪设计水位2.61m,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24h暴雨一日排至作物耐淹深度)。

(2)抗震规划

规划通元镇地震基本烈度按6度设防,城镇生命线工程包括供水、供电、医疗卫生、邮电通信、消防等,规划应提高一度按7度设防。

(3)人防规划

区域内新建(含改建、扩建)居民住宅的,应当按照其一次性规划新建或者新增地面总建筑面积的百分之七修建防空地下室;区域内新建(含改建、扩建)其他民用建筑总建筑面积在二千平方米以上的,应当按照其一次性规划新建或者新增地面总建筑面积的百分之四修建防空地下室。

(4)消防规划

规划在镇北路北、X119嘉南线西新建通元镇消防站,与镇行政服务中心统筹布置,用地面积1.7公顷。位于兴通路北、育才路西的原派出所、消防站地块,整体给通元派出所使用。

四、 新市镇规划蓝图

(一) 新市镇范围与面积

新市镇包括通元镇区和石泉集镇两个功能片区。

结合通元镇区城镇规模控制线的要求,划定通元镇区范围。规划通元镇区北至X119嘉南线-里洪塘-滕泾桥港(含仓储物流片),东至直底浜-G525国道-翠鸣路-兴通路-庆丰桥港-武通港-窑墩桥港-兴民路-翠鸣路,南至浦漾,西至里洪塘,范围面积725.9公顷,城镇规模控制线面积531.2公顷。

结合石泉集镇城镇规模控制线的要求,划定石泉集镇范围,北至育才路-新市镇社区北侧河流,东至海盐西部通道,南至十多浜-G525国道一带,西至南冯路,范围面积120.2公顷,城镇规模控制线面积63.8公顷。

(二) 通元镇区规划布局

通元镇区空间发展策略为“东进、南拓、西控、北优”,总体形成“北工、南居”的空间格局。通元镇区规划形成“一心一轴、三廊三片”的空间结构。

(1)一心:城镇综合服务中心,位于X119嘉南线以西、镇北路南北区域。

(2)一轴:X119嘉南线城镇功能发展轴。

(3)三廊:依托里洪塘、仲字桥港、武通港两侧绿化带形成的滨水景观廊道。

(4)三片:以G525国道、仲字桥港为界,由北向南分别形成工业发展片区、产业服务片区和居住生活片区。

(三) 石泉集镇规划布局

石泉集镇总体以更新改造为主,新增空间主要位于育才路北侧,考虑布置一处新市镇社区。规划保留杜家桥港南侧的工业用地,保留石泉集镇西南侧的虎溪水泥厂工业用地,逐步腾退集镇生活区的零散工业用地,优化空间结构。

五、 主要图纸

1. 区位图

2. 镇域土地使用现状图(2017年)

3. 镇域总体空间结构图

4. 镇域土地使用规划图(2030年)

5. 镇域“三区三线”规划图

6. 镇域村庄布点规划图

7. 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8. 镇域综合交通规划图

9. 镇域水系规划图

10. 镇域生态绿道网规划图

11. 镇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图

12. 镇域重大公用设施规划图

13. 通元镇区用地现状图(2017年)

14. 通元镇区用地规划图(2030年)

15. 石泉集镇用地现状图(2017年)

16. 石泉集镇用地规划图(2030年)


《海盐县通元镇总体规划(2013-2030)2019年修改》草案公示(主要图纸).docx


作者: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