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日报】海盐万余名公职人员履新楼道长激活基层“神经末梢”


  • 发布时间: 2019- 11- 08 08: 36
  • 信息来源: 嘉兴日报
  • 浏览次数:
  • 打印

■记者 周丽丽 通讯员 彦祖轩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在全市上下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之际,海盐县先行先试,创新实施公职人员进社区担任楼道长工程,组织全县1.2万名公职人员进楼包户担任“楼道长”。通过定期开展联系走访、收集居民意见建议、推动化解矛盾纠纷,深入推进新时代深化“网格连心、组团服务”工作,带头践行初心使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公职人员进楼包户解决民生“小事儿”

“开阀点火,几分钟一盘菜,安全、卫生又方便,关键是再也不用扛着煤气瓶爬楼梯了。”家住武原街道万昌公寓的居民沈万仁笑着告诉记者,“我们能用上天然气,得感谢楼道长老陈。”

老陈名叫陈玉良,是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广播电视站的公职人员,也是万昌公寓四单元的楼道长。

万昌公寓是一个开放式老小区,仅有32户居民,虽然位于县城区的中心地带,但“因为缺个牵头人”迟迟未能开通天然气,群众对此呼声较高。

“担任楼道长后,我向社区提出了关于该小区统一安装管道燃气的申请。社区党委高度重视,但燃气公司提出安装比例要达到90%才行。”陈玉良说。次日,老陈便跟其他楼道长一起逐门逐户介绍相关政策、征求意见。小区住户一致同意安装管道燃气,并委托老陈统一办理业务。

“收集住户身份信息、收缴费用、对接管网铺设事宜……”老陈为此忙活了半年。9月,万昌公寓的住户如愿用上了天然气。

“我家也在万昌公寓,我以前就想办这件事,但不好意思出头。今年3月,海盐县组织公职人员到社区报到,认领楼道长岗位。这个岗位让我对小区事务有了更强的责任感,我想为群众办点实事,所以就把这活儿揽到了身上。”陈玉良说,“其实,老百姓的诉求大部分是些小事儿,只不过缺个牵头人。楼道长的作用正是通过一件件小事儿赢得群众的信任,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

在万昌公寓,关于楼道长的故事可不止协助开通天然气这一件“小事儿”。记者在四单元的楼道内看到底楼和三楼均安装了无障碍座椅,一打听才知道这是为五楼住户蒲留仁安装的专座。蒲留仁因中风偏瘫,腿脚不便,但医生要求他每天必须上下楼锻炼。一层楼梯18阶,老人要挪20多分钟,上下五层他走到一半就要趴在楼梯扶手上休息很久。楼道长将情况反映给社区后,社区迅速启用党员爱心基金为蒲留仁采购了两把无障碍座椅。

考虑到安装专业性,社区工作人员在楼道长微信群内发布信息,招募有这方面专长的志愿者,很快翠海苑的楼道长覃云认领了这项工作。为确保老人安全,覃云还为其找来了配套的扶手,并承担起这套座椅的日常维护工作。

“这点小事儿只是我们楼道长的举手之劳,但却给这位残疾老人解决了大困难。”宜家社区党委书记李均敬说,“可以说,楼道长的存在实现了社区服务触角的延伸,让每个群众都有人关心。”

因为楼道长的出现,这栋名不见经传的老旧公寓在半年内发生了巨大的改观。“虽然我们在一栋楼里住了近20年,但邻居间都不熟悉,现在楼道长把大家拉在一个微信群里,有事没事聊几句,格外亲切。”“以前我对政府的很多工作不太理解,比如垃圾分类、文明创建等,听楼道长介绍过几次后,我觉得这些工作有意义。”……采访中,热情的居民抢着向记者讲述楼道长的好。

万余名楼道长搭起城市治理新“桥梁”

万昌公寓所在的宜家社区,是海盐最早推行“红色楼道长”服务岗位的社区之一。推行背后是社区在优化基层治理中遇到的瓶颈。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框架不断拉大、社区人口不断增多,城市治理难度日渐加大。“社区工作人员少,部分小区人员流动较快,社区很难及时掌握住户、租户信息;政策传达不能进户,诉求建议也很难收集。虽然推行网格化管理后,情况有所改善,但受人力物力所限,很难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李均敬说。

宜家社区面临的难题正是海盐城市社区治理方面的“通病”。为此,海盐县委坚持以“党建引领”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不断探索“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制度的转型升级。“近年来,海盐不断深化党员‘一员双岗’制度,每年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认领服务岗位,助力社区治理。2017年,部分社区创新推出‘红色楼道长’服务岗位,由在职党员进楼包户提供信息采集、信息传递等服务,反响较好。”海盐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我们社区共有330个楼道,2017年有198名党员认领‘红色楼道长’岗位,第二年达206个。”李均敬回忆说,“他们在上传下达、为民服务等方面发挥出较大的作用,但受到党员数量少及部分拆迁安置小区缺乏党员资源等问题,覆盖面受到限制。”

为进一步创新党员联户机制,加快破解社区工作力量薄弱与居民需求日益增多的难题,2019年,海盐县按照“党建覆盖社区、辖区划分网格、公职人员进楼包户”的基本思路,创新实施公职人员进社区担任楼道长工程,以在职党员为重点,将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1.2万余名公职人员一并纳入“红色楼道长”工作。

按照“就近就亲就便”的原则,组织全县公职人员到社区报到,并通过个人申报、单位审核、组织审定等步骤,将人员精准定位到13个社区418个小区5636个楼道内,构建起“社区党组织—网格—楼组—红色楼道长—居民”的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了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

据了解,“红色楼道长”主要肩负民情信息员、红色代办员、民事调解员、文明创建员、政策宣传员等工作职责,每月通过上门、电话、微信等方式,直接与居民讲政策、听建议、拉家常,按期将走访情况及时逐级反馈到管理网格员进行记录。

文昌社区的公职人员楼道长沈卫月经过反复沟通,解决了困扰老旧小区多年的污水管道破裂顽疾;来自海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崔德琦,利用职业专长排除了海盐碧桂园20幢1单元楼道的电梯故障;金三阁小区的公职人员楼道长朱玉梅通过入户宣传,增强群众维护小区环境的意识,引导居民主动拆除了违建的凉棚……

截至目前,1.2万余名楼道长已走访入户7.2万人次,共发放宣传资料(品)30万余份;带头组织居民参与社区环境整治、垃圾分类、平安巡逻等志愿服务5.8万人次;按照“一户一档”要求建立民情档案6.54万余份。

“为了让入户联系有话题、有重点,我们每个月会根据城市治理工作的主要任务,确定楼道长的工作主题,这样也有效解决了相关工作上热下冷的难题。”海盐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如今,“红色楼道长”已经成为海盐全面推进新时代“网格连心、组团服务”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万余名楼道长进楼包户,海盐充分调动起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并逐步形成了党建引领下的邻里纠纷自己调、公共事务大家管、文明创建同参与的民主自治格局。

亮身份评德行提升城市治理新成效

党委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是怎样的,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公职人员的德行表现。

“我们组织公职人员担任楼道长的初衷,除了想发挥他们综合素质高、社会资源多、协调能力强等优势,推动解决城市治理难题,还希望更好地锻炼公职人员以身作则、为民服务的本领。通过公职人员‘亮身份’,增强公职人员文明自律意识,推动形成公职人员带头遵守社区行为规范、主动参与社区自治和文明创建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海盐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围绕文明创建、垃圾分类、交通安全大会战等重点工作,海盐县已召开公职人员“红色楼道长素质提升”培训班(会)43次,楼道长分片分批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接受专项培训,切实增强楼道长的履职能力。

近日,新光社区率先组织海韵江南的楼道长,开展垃圾分类21天打卡活动。“通过活动有效提升了楼道长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认识,自觉规范言行,从而更好地带动居民参与。”社区党委书记张利宏说,“现在海韵江南的垃圾标签率较高,推行垃圾分类的效果不错。”

为了更好地督促楼道长履职,海盐县将带头参与社区自治等情况纳入《海盐县公职人员“社区德行”评价考核办法(试行)》。由各社区组建“文明观察员”队伍,对公职人员“社区德行”表现及楼道长履职情况进行监督。同时,建立健全对公职人员出现德行负面清单行为的查实制度和反馈程序,将情况定期反馈给各单位,考核结果将作为对工作人员评优评先、考核、任用等测评加分项,通过信息共享倒逼公职人员责任落实。

1.2万名公职人员楼道长,犹如一条条鲇鱼激活了海盐整个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从此,老百姓眼中曾经并不熟知的公职人员变成了朋友圈里随时能联系上的“知心人”和“好榜样”。在公职人员的带动下,广大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逐渐形成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党在基层的执政方式上,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海盐经验。



信息来源: 嘉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