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机关各部门:
为进一步保护海盐历史文化特色,弘扬传统地名文化,根据民政部《关于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民发〔2012〕117号)和《地名文化遗产鉴定MZ/T033-2012》有关要求,在充分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将东黄桥、郜车堰桥、洪明桥、思古桥等18座桥梁列入第四批海盐县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现予以公布。
海盐县第四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建立公布后,在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摈弃、废止原址地名,要优先延续、保留、规范使用历史地名,并根据建设实际,适时复活部分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历史地名。同时,对部分极具历史价值、文化厚重的历史地名,要采取设立保护标识的方式加以保护和宣传。
特此通知。
附件:海盐县第四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海盐县民政局
2019年11月11日
附件:
海盐县第四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序号 | 标准名称 | 属性类别 | 所在行政区域 | 概 况 |
1 | 东黄桥 | 交通运输设施 | 武原街道 | 位于武原街道红益村,桥主体框架完整,整体结构稳定,保存较好。从该桥风格、造型及当地村民反映,初步分析为清代遗物。桥南北向跨东港河道,为五孔四墩三联石梁桥,长21米,宽1.45米,分布面积12平方米。桥面分别为三块长条石并为一组联接铺成,两侧桥额阳刻楷体“东黄桥”,旁无建造年款,桥面最高处距常年水位1.8米。桥墩分别由三块长条石并接竖立构筑。桥台条石错缝砌筑。现仍在使用,2010年,被公布为海盐县文物保护单位。 |
2 | 郜车堰桥 | 交通运输设施 | 武原街道 | 位于武原街道金星村,桥主体框架完整,整体结构稳定,保存较好。从该桥风格、造型及当地村民反映,初步分析为清代遗物,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按原貌重新搭建。桥南北向跨前横塘,为五孔四墩双联石梁桥,南北长21米,东西宽1.2米,分布面积25平方米。桥额阳刻“重建郜车堰桥”,桥面分别为二块条石并列铺设,由桥两端向中央略呈弧形升起,桥面最高处距常年水位约3米。桥墩分别由二块直立石柱并列构筑,中间桥墩刻有桥联,大部分字迹模糊不可辨。桥台条石错缝砌筑。桥南北落坡与前横塘两岸小路相通。2015年6月,被公布为海盐县文物保护点。 |
3 | 大河桥 | 交通运输设施 | 西塘桥街道 | 位于西塘桥街道刘庄村,东西向。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建造,为三跨石梁柱桥。桥长15.73米,桥面宽1.15米。桥面石梁板为双联排架,共分三段。桥柱亦为双联排架,共两组。石梁板的外侧面均有阴线刻划的向下半框:中段的框内两端饰浮雕卷草纹,中部阳刻桥名“大河桥”,桥名右侧有阴刻边款“乾隆三十四年季春……”;东、西段框内两端的卷草纹饰为浅浮雕或阴线刻划。东侧桥台有后期整修的迹象。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登记为文物点。 |
4 | 迎龙桥 | 交通运输设施 | 西塘桥街道 | 位于西塘桥街道新城社区,南北向跨河道。修建于清乾隆年间,为三跨石梁柱桥。桥长约13米,桥身宽约1米。桥面石梁板和桥柱为三联。2014年末因河道清淤而局部拆卸。 |
5 | 万金桥 | 交通运输设施 | 秦山街道 | 位于秦山街道许油车村,东西向。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修建,为五跨石梁柱桥。桥长16.8米,桥面宽1.3米。桥面石梁板为双联排架,共分五段。桥柱为单排架,共四组。现代,用水泥等物加宽桥面并增设栏杆。2015年6月,被公布为海盐县文物保护点。 |
6 | 吴家桥 | 交通运输设施 | 秦山街道 | 位于秦山街道秦兴社区,东西向。始建年代不详,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四月重建,清光绪三年(1877)《海盐县志》有载,为三跨石梁柱桥。桥长15.2米,桥面宽1.1米。桥面石梁板为双联排架、花岗岩质,共分三段。桥柱为双联排架、武康石质,共四组。2010年6月,被公布为海盐县文物保护点。2017年,秦山街道对两端桥台进行修缮。 |
7 | 洪明桥 | 交通运输设施 | 望海街道 | 位于望海街道凤凰社区,南北向跨洪明桥港。始建无考,重建于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距今221年。为二墩三孔排柱墩式石梁桥,花岗石材质。桥全长20.6米,宽1.5米,每墩3柱排列,下置水盘石,清晰可见,桥面采用厚梁薄板形,即两侧用长条为梁,中间嵌薄石板,桥心石浮雕涡旋纹。两端平缓无阶,桥台块石错缝砌筑。东西桥额阳刻“重建洪明桥”,旁阴刻“嘉庆三年仲春重建”,两侧浮雕卷草纹、水波纹,桥耳刻莲花纹。桥墩两侧各有楹联一副,东侧上联:“树荫微波思泽”,下联:“桥临古庙仰神庥”;西侧上联:“界通平海双流合”,下联“路接朱江水分”。2015年,被公布为海盐县文物保护单位。 |
8 | 思古桥 | 交通运输设施 | 望海街道 | 位于望海街道永福社区,始建无考,重建于光绪六年十一月。桥东西向跨河港,五孔四墩三联石梁桥,全长25.8米,宽1.9米。桥面分别由三块条石并列为一组铺筑,共5组,由桥两端向中央逐渐升起,桥额阳刻楷体“重建思古桥”,两边雕刻有纹饰图案,桥墩分别由三块石柱并列竖立构筑,中间桥墩两侧有桥联。桥台条石错缝砌筑。2010年,被公布为海盐县文物保护点。 |
9 | 永庆塘桥 | 交通运输设施 | 沈荡镇 | 永庆塘桥又名沈荡大桥,位于沈荡镇聚金村,重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分布面积226平方米。桥西北东南向跨陈家港,为三孔拱形石阶桥,全长54米,宽4.2米。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筑,矢高9.12米,桥面两侧实体栏板,南北落坡各设台阶49级。依据地势,桥西北、东南落坡处各设一平台,平台西北、东南落坡与河港两岸道路(田埂路)贯通。桥拱券石上阳刻楷书“永庆塘桥”,桥面中间栏板鐫“大清光绪捌年里人重建”,桥台两边有桥联。抗日战争前,石阶上铺坚硬木板为硖石至新篁公路桥,抗战中木板被毁,不能通行汽车。永庆塘桥原址位于沈荡集镇东市梢,跨盐嘉塘河与原齐家乡相连,1997年12月因河道拓宽,移址拆建于今聚金村陈家港上。历史悠久,构造讲究,是海盐地区为数不多的拱桥之一。2010年,被公布为海盐县文物保护单位。 |
10 | 冯夷桥 | 交通运输设施 | 沈荡镇 | 位于沈荡镇,据沈荡镇志记载,冯夷桥重建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桥东西向跨青龙漾,分布面积73平方米,为平板三孔石桥,全长28.7米,宽2.5米。桥面中间分别为5块长条石纵向铺设,两边落坡为三块长条石横向铺设。桥墩与桥台为条石错缝砌筑,桥墩粗大,两边各有拱托,非常坚固。两侧桥额刻有“冯夷桥”,两旁雕刻纹饰图案。桥面望柱上立有狮子、大象石雕,形象生动。2010年,被公布为海盐县文物保护单位。 |
11 | 任祠堂桥 | 交通运输设施 | 百步镇 | 位于百步镇横港村,据镇志记载,原名篁墅塘桥,清嘉庆四年(1799年)重建,后因桥在任祠堂前而更名为任祠堂桥。桥南北向跨市河,为五孔四墩三联排架石梁桥,桥长25米,桥面宽1.8米。两边桥额阳刻“重建任祠堂桥”,旁阴刻建造年款,两边雕刻有纹饰图案。桥面分别为三块条石并列为一组,由桥两端向中央逐渐升起,最高处距常年水位近4米。桥墩分别由三块条石并排构筑,桥台条石错缝砌筑。2010年,被公布为海盐县文物保护单位。 |
12 | 来龙桥 | 交通运输设施 | 百步镇 | 俗称“鹤塘桥”。位于百步镇百联村,南北向跨鹤塘港与海宁相接。始建年代不详,明嘉靖二年(1523)、二十八年(1549)由横山崔氏父子两次重建。为五跨石梁柱桥。桥全长25米,宽1.7米。桥面呈拱弧形,石梁板为双联排架,共分五段。梁板表面凿有栉阶以防滑,外侧面上端出檐以防雨水淋湿底部的木梁。横梁头呈半球面状或凸舌状。桥柱为三联排架,共四组。2010年6月,被公布为海盐县文物保护点。2015年6月,被公布为海盐县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2月,因杭平申线河道拓宽工程而移建至现址。 |
13 | 勾塍庙桥 | 交通运输设施 | 于城镇 | 位于于城镇构塍村,东西向,跨构塍庙漾,始建年代无考,民国三年(1914年)重建,四墩五孔排柱墩式石梁,花岗石材质。桥长36.782米,宽1.512米,每墩3柱排列,桥面三块条石并列铺设,两侧额阳刻“重建勾塍庙桥”,旁阴刻“民国三年重建”。桥墩分别由三块石柱并列构筑。桥台条石错缝砌筑。2010年,被公布为海盐县文物保护点。 |
14 | 冯师娘桥 | 交通运输设施 | 于城镇 | 位于于城镇三联村,清乾隆年间重建。桥南北向跨冯师娘桥港,三孔二墩三联石梁桥,桥长21.2米,宽1.6米。桥面分别由三块条石为一组平铺而成。桥墩分别为三块条石直立并列构筑,中间桥墩刻有桥联。桥台由条石、块石错缝砌筑。两侧桥额阳刻有“重建冯师娘桥”,两旁及桥盘石两端雕刻有纹饰图案。2015年,被公布为海盐县文物保护单位。 |
15 | 南山石跳桥
| 交通运输设施 | 澉浦镇 | 位于澉浦镇南山村南山山脚,东西向。民国初期修建,为单跨伸臂石梁桥。据当地居民介绍,南山石跳桥为修建朱瑞墓时所造。桥面呈拱弧形,共分三段,全长2米;石梁板为五联排架,合宽1.2米。桥台的金刚墙为条石错缝叠砌,临水侧的上端以石材横直相间作数层递次叠涩出檐,层层挑出为臂以枕石梁板。2015年6月,被公布为海盐县文物保护点。 |
16 | 长河万年桥
| 交通运输设施 | 澉浦镇 | 原名“万年桥”。位于澉浦镇茶院村,东西向。始建年代不详,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重建,为三跨石梁柱桥。桥长18.8米,桥面宽1.7米。桥面石梁板为三联排架,共分三段。桥柱亦为三联排架,共两组。桥台的金刚墙为条石错缝叠砌,顶部两侧纵向平铺长条石。2014年,西段中间的石梁板断裂,后置换并增设栏杆。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登记为文物点。 |
17 | 望龙桥 | 交通运输设施 | 通元镇 | 位于通元镇通北村,东西向跨望龙港。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修建,民国三十六年(1947)重修。为五孔砖面木梁石柱桥。桥长22米,桥面宽1.6米。桥面自上而下铺设为竖砌青砌、平铺青砖、横铺木板、竖向圆木梁,桥面中央的桥心石上有浅浮雕纹,木横梁中部楷体阳刻桥名“重建望龙桥”,桥名两侧有阳刻边款“中华民国三十六年”、“里人公启”。2010年,被公布为海盐县文物保护单位。 |
18 | 缪家堰桥 | 交通运输设施 | 通元镇 | 位于通元镇良贤村,南北向。始建年代不详,民国八年(1919)重建,为单跨石梁桥。桥全长17.6米;桥面由两块石梁板纵向并铺而成,合宽1.3米。桥台的金刚墙为条石、块石叠砌,顶部设踏跺。东侧石梁板的外侧面有向下半框,框内两端饰浅浮雕卷草纹等;中部另有一处方形长框,框内阳刻桥名“重建缪家堰桥”,框外两侧有阴刻边款“民国八年九月立”、“里人公修”。2010年6月,被公布为海盐县文物保护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