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日报】浙江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三有”改革海盐县获批成为试点


  • 发布时间: 2018- 08- 13 00: 00
  • 信息来源: 嘉兴日报
  • 浏览次数:
  • 打印

    ■记者 符 静 通讯员 麻寒娜

  本报讯 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近日又一省级改革试点落子嘉兴:海盐县获批成为全省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三有”改革试点。“三有”即“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海盐将按照这一改革理念,以自然资源、地方金融、科技创新、生态资源等要素的优化配置为改革重点,探索破解资源要素制约难题,为全省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近年来,为冲出地狭人稠、资源稀缺的瓶颈,突破要素制约的天花板,我省抓住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这根关键指挥棒,通过深化水、电、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为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要素保障。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嘉兴一直走在全省前列。2013年9月,海宁市在全省率先开展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2014年9月,我市成为全省首个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全覆盖的地级市。如今浙江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三有”改革,海盐又走在前列,成为全省两个试点之一。“这项改革是对传统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打算怎么改:

  率先构建五大要素优化配置机制

  海盐县制定了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三有”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提出了5大领域16项具体改革任务和5项配套举措。

  此次改革突出节约集约,率先构建自然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机制。记者注意到,许多改革在现有基础上都将迈出一大步。比如,全面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绩效评价体系逐步拓展到农业、服务业;加大整治“低小散”、“脏乱差”和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全面开展“亩均税收2万元以下企业”的淘汰整治。又如,创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机制:率先建立永久基本农田整备区,探索跨县域土地指标交易。

  金融要素供给方面,强化扶优育强,率先构建地方金融要素优化配置机制。海盐将深入实施“凤凰行动”计划,争取列入“凤凰行动”专班服务重点县,探索股改上市中有关税收增量上缴省级的返还补助,对省重点拟上市企业募投项目参照省重大产业项目,优先保障土地等要素需求。同时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与产品,健全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提升机制。

  改革还将立足创新驱动,率先构建科技创新要素优化配置机制。改革任务包括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完善创新型企业发展机制、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等。其中,在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方面,设立科技创新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创新推出适合科技企业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产品。

  此外,此次改革还将坚持可持续发展,率先构建生态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机制;助力乡村振兴,率先构建农村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机制。

  为了保障改革任务的顺利实施,试点方案还明确了5项配套举措,包括发布全要素清单目录、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健全县域资源要素优化配置评价监测体系、完善资源要素交易平台、建立试点政策支持体系等。

  据介绍,要素配置,摸清家底是第一步,海盐将建立县域土地、矿产、林地、空间、水域、用能、用水、排污权等全要素清单,并公诸于众。而为了有力推动各项改革试点工作,实现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和最优化,海盐将以指数化形式对资源要素优化配置进行量化和评价。

  改成什么样:

  市场更有效 政府更有为 企业更有利

  海盐县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到2020年率先构建形成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三有”长效体制机制,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力争走出一条具有我省县域特色的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路子,为全省面上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按照试点方案,通过改革让市场配置资源要素的决定性作用更加凸显。推动土地、用能、排污和农村产权等各类要素资源统一进场交易。资源要素产出率持续提高,规上企业亩均增加值和亩均税收年均提高8%以上,单位能耗增加值和单位排放增加值年均提高6%以上。

  通过改革让政府有形之手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县域资源要素家底全面摸清,全要素清单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率先编制,资源要素公共交易体系较为完善;“亩均论英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标准地”改革落地见效;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动态评价监测体系率先建立,政府服务与营商环境更加优质。

  通过改革更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优质的资源要素配置给优质的市场主体。实现全县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0家以上,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3%以上,新增上市企业2家以上、“新三板”企业6家以上。


信息来源: 嘉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