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海大桥:我县从“交通末梢”迈向“交通枢纽”


  • 发布时间:2018-10-19 08:36
  • 信息来源:嘉兴日报海盐版
  • 浏览次数:
  • 打印

■记者 吴佳琴 摄影 谢兆林

地处杭州大湾区北侧,曾是海盐的“发展之痛”。滔滔钱塘江、茫茫滩涂线,千百年来带给这座县城更多的是无法逾越的天堑。然而,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开通,使北桥头堡的海盐从交通末梢一跃成为长三角交通枢纽,彻底改变了海盐的交通区位,让海盐更有信心地走出去,融入长三角、拥抱全世界。

【时光印记】

迎着朝阳远眺,主跨36公里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线条优美却不乏气势磅礴,犹如一条长龙横卧在大海上。2008年5月1日,杭州湾跨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带着宁波、嘉兴、上海乃至全国人民的七彩梦想,掀开了时代的新篇章。十年间,大桥迎风踏浪而立,桥上车辆川流不息,不仅为海盐带来了庞大的客流量,也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背后故事】

交通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也是稳增长的主力军、促转型的助推器、惠民生的保障队。杭州湾跨海大桥使沪杭甬三地间的路网格局从原先的“V”字形变为“A”字形,海盐位于大桥北岸,已成为杭州湾经济区核心区块,沪杭苏甬一小时经济圈已经形成。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长三角地区的“黄金通道”。大桥的通车大大缩短了浙东、浙南和浙中腹地与上海往来的时间,使得海盐成为这张“交通网”的中心,更进一步打通了浙江港口群与上海这个国际航运中心的陆路通道。诱人的交通区位吸引了一大批企业入驻海盐,浙江协和集团就是其中一个。2011年,浙江协和集团年产200万吨薄钢板材生产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海盐经济开发区,总投资达60亿元。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以年运输量200万吨计算,落户海盐后一年的物流成本能节约4000万元至6000万元。

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就像吸铁石一样牵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扎根海盐,也吸引了一批大项目在海盐落户。如今,总投资达300亿元的浙江山水六旗国际度假区项目正在加快建设,该项目规划面积4.7平方公里,建成后可辐射周边300公里区域城市,每年吸引1200万名游客,提供超过10万的就业岗位,促进400亿元经济增量,将为海盐的产业格局、经济格局调整带来无限良机,为地方发展带来强大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辐射带动下,近年来海盐其他交通网络构建同样迅速,有力助推海盐融入“大湾区”和开放型经济发展。令人振奋的是,杭州湾跨海大桥即将迎来“高铁伙伴”。宁波、嘉兴、上海三地携手推进的沪嘉甬铁路已实质性启动,它将进一步把杭州湾两岸的广大腹地和我国世界之最的高铁网络连成一体,加速两岸经济的融合发展。未来,随着沪杭苏甬大都市圈的不断融合,海盐独特的交通区位将释放更大的发展动能。

今年,海盐将“推进大交通”作为全县“五大”工作主线之一,进一步谋划好县域内的铁路、公路、港口、内河建设,进一步优化县内的路网框架,推进农村路网提升,打造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畅通对外大通道,联通对内大网络,促进区域大融合,深度接轨上海、融入湾区、联络苏甬,加快迈向与沪杭苏甬“同城时代”。

当前,交通建设大会战奋战正酣,扎实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补齐交通运输发展短板,创新打造“海陆空”立体式交通格局,努力构建内联外畅、安全便捷、低碳经济及各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的交通运输服务体系,为海盐经济发展铺设腾飞“跑道”。

【记者手记】

“车上跳,海盐到”,这是很久以前人们调侃海盐恶劣交通环境时的一句话。长期以来,海盐处于嘉兴地区交通末梢,但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通车以及乍嘉苏高速、杭浦高速、绍嘉高速的开通,海盐已一跃成为沪杭、苏甬双线的枢纽,成功挤入“沪杭苏甬”大都市圈,现在的海盐,已经从当初的“交通末梢”变成了“神经中枢”。

眼下,对于海盐来说,沪嘉甬铁路工程项目的实质性启动无疑是如虎添翼。未来,位于跨海大桥与跨海高铁中心地带的海盐将成为省、市湾区经济发展的前沿和门户,海盐在长三角的融合发展空间更加可期。

 


信息来源: 嘉兴日报海盐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