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镇(街)动态
青莲寺村环境综合整治创建省级民俗文化村
发布时间:2018-01-17 00 : 00

    ■记者 孙 逊 通讯员 朱雅婷 

  本报讯 近日,浙江省文化厅、省旅游局公布了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名单,其中海盐县元通街道青莲寺村在民俗文化村名单中榜上有名,成为全县首个省级民俗文化村。近年来,青莲寺村通过环境综合整治,借助特有的民俗活动,上演了一场美丽“变形记”。

  “只要闻到猪粪味,就知道离青莲寺村不远了。”在以前,这是很多人对青莲寺村的第一印象,原因就在于该村曾经是海盐县最大的生猪养殖村,养猪户占了全村总户数的87.6%,农田里的连片违建猪舍,被猪粪、猪尿污染的河道,弥漫四周的猪粪臭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

  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用保护生命的态度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近年来,青莲寺村举全村之力开展了“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垃圾减量分类等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让乡村保留原有的风貌,同时营造新村意象。

  目前,全村累计拆除违章建筑19.2万平方米,其中拆除违建猪舍17.8万平方米,拆违总量和生猪减量均列全县各行政村(社区)第一,同时大力开展“清三河”、剿灭劣V类水等行动,累计消灭垃圾河13条,完成河道清淤17条,剿灭V类水河道1条,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

  如今,来到青莲寺村,再也闻不到猪粪味了。放眼望去,蜿蜒的河堤绿树掩映,种类繁多的植被覆盖在田野,田园美景让人心旷神怡;近在眼前的农家小楼漂亮整洁,四通八达的村道干净规整,新修缮的美丽乡村建筑白墙黑瓦,墙面绘饰诗情画意,具有典型江南水乡风貌,呈现一派现代农村新气象。

  环境变好了,精神需求也要跟着提升,青莲寺村抓传承,重创新,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该村历来注重民俗文化及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不断通过民俗活动、文艺演出、比赛教学等形式将民俗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展示和传承。

  记者看到,翻修于2013年7月的青莲寺村文化礼堂是村里最有特色的建筑,礼堂的前身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修建的青莲寺村大会堂,保留了那个时代特有的结构、饰物和文化符号,静静地屹立在那里,用一幅幅照片、一段段故事讲述着它的故事。

  在这间礼堂里,一年四季各类传统民俗活动精彩上演,闹元宵、猜灯谜、品汤圆、做青团、打年糕、写春联、七岁开蒙礼……玩的都是老底子的传统,留下的却是无尽的乡愁。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让青莲寺村的老百姓对家乡又多了一份热爱。

  除此之外,青莲寺村的特色民俗活动不胜枚举,煓盆十二样农家土菜让人难以忘怀;每年的请年猪祭祀是村里最独特而隆重的活动,请年猪、上香告天、把酒祭地、祈福纳吉,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双龙戏狮是村里各大民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表演,象征着吉祥与力量,展示着青莲寺人的热情与好客;新举办的“享年味、品元味”大型民俗游园活动暨灶头画大赛也吸引着络绎不绝的八方来客。

  “此次创建省级民俗文化村是青莲寺村蝶变的开始,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青莲寺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也日益完善。”该村党总支书记徐燕峰介绍说,在这个过程中,大量民俗和非遗文化得到挖掘、保护和传承,乡村旅游与民俗以及非遗文化的结合让青莲寺村的旅游更显特色,赋予了青莲寺村更深厚的文化内涵,让青莲寺村更加美丽动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