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 佩
海盐县委报道组 汤伟华
过去3年,全县累计建成滨海休闲带和水乡风情线2条景观带、8个市级美丽乡村先进镇、29个重点村,获评“浙江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成为全省首批三个“全国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县”之一。
2015年,“南北湖·五味村”全年接待游客首次突破50万人次,荣获浙江旅游总评榜之“年度最受欢迎乡村旅游目的地”,紫金山村还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绿水青山,如今不仅成了展示海盐乡村面貌的“金名片”,而且成了该县城乡可持续发展的“聚宝盆”。奔跑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面对农村发展活力不足这块普遍性短板,海盐以美丽乡村建设撬动美丽经济,因地制宜积极践行“两山”重要思想。
从卖矿石到卖风景
一个偏僻村落的复兴
海盐县澉浦镇紫金山村,位于该县“最西南角”,村里有山、有河、有田,拥有不错的自然禀赋。在老沪杭公路“唱独角戏”的年代,作为车辆往来沪杭的必经之地,这个自然村落曾经一度热闹。
后来,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下,老沪杭公路日渐冷清,紫金山村也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更为糟糕的是,村里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差:村里有2个矿区,虽然给不少村民提供了“饭碗”,但日日尘土飞扬;村里有16条河道,由于临水而居的村民环保意识薄弱,河道都成了黑臭河……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拉开大幕,紫金山村开展了环境整治行动——“全村总动员”参与治水,农村生活垃圾实现100%收集,积极开展“植绿”“美家”活动。2014年,海盐开始对全县各行政村开展河道水质季度考核并发放“治水红包”,紫金山村始终名列前茅,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已累计获得61万元治水奖励。
生态环境变好了,村里开始卖风景。几年前废弃的2个矿区,一处引进了影视基地,至今已有40多部影视剧在那里取景拍摄,有的村民成了影视基地工作人员,有的村民“触电”当起了群众演员;另一处引进了驾校考培中心,今年年底建成后将成为全市唯一的大货车驾驶员考培基地。
不仅如此,村里还发展起了观光农业,占地200亩的紫晶家庭农场,如今已成为村里的一道风景。紫金山村党总支书记李邵良介绍说,村里还将引进一个有机农业项目。
远处有青山、近处有绿水,紫金山村的好山好水好风光,吸引了一批批游客慕名而来。2013年,原本在厂里打工的村民钟菊根,索性辞职在家开起了农家乐,“餐饮住宿都有,生意还不错!”
美丽风景变美丽经济
一条乡村游线的走红
紫金山村的蜕变,是海盐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美丽风景催生美丽经济,一个个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村庄,成了该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质资源。
“南北湖·五味村”,紧邻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南北湖,由北团、文溪坞、澉东、紫金山和茶院五个景色优美的自然村落组成。南北湖五味村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徐静介绍说,这是一条集果品采摘、山水游览、民俗展示、乡村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精品线。
北团问农、文溪探幽、澉东品戏、紫金坐望、茶院养心,吴徐静告诉记者,五个自然村落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禀赋各不相同,“比如在澉东,游客可以坐在戏台前欣赏海盐腔、骚子歌等地方戏曲,参观十姑娘巾帼展览馆、百匠坊,品尝极具特色的澉浦八大碗。游客还可以夜宿位于紫金山村的商玉客栈民宿群,不过每到节假日那里的客房会比较抢手。”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样朴素而富有诗意的场景,如今在“南北湖·五味村”触手可及。2015年,“南北湖·五味村”全年接待游客首次突破50万人次,全年营业收入1040万余元。
“产村人”融合、“景情人”并重、“居业游”共进……今年2月15日,副省长黄旭明作出批示,对海盐大力发展“五味村”美丽乡村游的主要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乡村
生态为先引领县域发展
以环境整治为基础走好“三步棋”、以产业培育为重点念好“三字经”、以文化融合为关键唱好“三部曲”……放眼海盐全域,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态认识更加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海盐始终坚持‘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海盐的美丽乡村建设仍存在不少短板,比如环境基础差异大、产业优势不明显。只有积极补齐短板,才能变劣势为优势。”海盐县委副书记、县长章剑表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于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而对于农村发展活力不足这块普遍性短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以美丽乡村建设撬动美丽经济符合海盐实际。
“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归根结底是为了全面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两富’‘两美’目标。”章剑表示,今后,海盐将继续按照“水净、人文、村美、民富”的目标,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多措并举深化提升该县“一带两区三线”的美丽乡村空间格局。
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海盐有勇当标尖的决心:到2020年,全县基本实现所有行政村(社区)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90%以上的保留自然村落成为美丽乡村,建成至少10个以上美丽乡村升级版示范村,全面建成“一带两区三线”的美丽乡村空间格局,创建成为“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