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县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第268号提案的答复函
盐政办函〔2014〕66号
|
||
|
||
县政协文化组: 贵组在县政协八届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扶持我县民间手工技艺传承的建议》(第268号)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贵组在提案中述及,我县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心灵手巧的海盐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手工技艺。但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因受到新技术、新工艺的冲击而逐渐被取代,保护和传承民间手工技艺的任务迫在眉睫。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结合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实际,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民间手工技艺的整理、挖掘、保护和传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根据贵组在提案中所提及的意见建议,我们将予以充分考虑研究,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大扶持力度,建立长效保护机制。2008年我县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机构——海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更加稳定的机构、稳固的投入来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也为扶持我县民间手工技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有助于民间手工技艺保护和传承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做好“非遗”普查,建立“非遗”名录体系。2008年我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非遗”普查工作,县、镇、村三级共成立了11个普查领导小组、118个普查工作小组,对全县17个门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普查中发现民间手工技艺类普查线索762条,调查项目170个,并对这些民间手工技艺进行了登记,也陆续对这些登记实物展开征集,做出保护和传承规划。截至目前,我县已公布四批共47个优秀非遗项目列入县级名录,其中民间手工技艺类项目数量占比较多,县文化局已对这些项目开展了保护和传承措施,并确立了保护单位。 三、服务民间艺人,做好文化传承工作。我县一直以来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发掘工作,明确优秀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并对这些文化传承人给予充分的关怀和支持。我县定期组织开展文化传承活动,举办民间手工艺品展览,鼓励文化传承人把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下去,避免传统手工技艺出现后继乏人的局面。 四、结合旅游市场,繁荣民间手工技艺。一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充分展示民间手工技艺。根据民间手工技艺的特点,结合各景区自身的优势,现已在绮园景区和“五味村”设有民间手工技艺的展示点。积极指导各镇(街道)做好“非遗”元素融入“美丽乡村”的建设工作,在全县建立了多处与“非遗”相关的专题展馆,各种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实物、道具等都以一定的形式进行了展示。二是以开发旅游商品的形式,纵深挖掘民间手工艺品。在我县2013年度十大旅游商品评选中,具有民间手工技艺特色的沈荡黄酒脱颖而出,成功入围十佳旅游商品。同时,民间手工技艺止观堂竹刻也被命名为我县旅游商品。三是设立民间手工艺作坊,开发建设体验型旅游项目。我县在“五味村”之一的澉东村,设置了百匠坊景点,一方面可以原汁原味地展示民间木匠精湛的手工技艺,另一方面游客也可以亲身体验手工刨制木材的乐趣。游客在体验之余还可以选购民间艺人现场用榫卯手法等传统手工技艺制作的造型各异的木制器具。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我县实际情况,继续加强民间手工技艺的扶持和保护工作,使我县的民间手工技艺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在此,衷心感谢贵组对我县民间手工技艺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以上答复如有不当之处或有新的建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海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8月14日 (联系人:吴学辉 , 联系电话:86168381,虚拟号:677037) (此件公开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