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424735265333K/2014-00009 成文日期: 2014-02-21
文件编号: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县商务局 有效性:

海盐县商务局2013年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思路


  • 发布时间: 2014-02-21 11: 06
  • 信息来源: 县商务局
  • 浏览次数:
  • 打印

  今年以来,面对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国内经济增长动力逐渐削弱等诸多不利因数,突出“持续、深化、提升”的工作基调,坚持“扩大有效投入,做优发展环境,提升民生幸福,夯实基层基础”的工作要求,加大工作力度,攻坚克难,扎实开展招商选资提升年等四个年活动,着重抓好招商选资、优化外贸发展方式、对外(区域)经济交流合作、商贸发展等重点工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一、指标完成情况

  利用外资:全县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5家,增资3家,合同利用外资25443.3万美元,完成县年度目标90.9%,同比增长132.9%;实际利用外资12144.2万美元,完成县年度目标的93.4%,同比增长86.24%。

  县外内资:新引进项目71个,全县实到县外内资479357万元人民币,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37.0%,同比下降6.6%,新增注册资金216061万元人民币,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27.1%,同比下降7.7%。

  大项目引进:外资项目阿海珐中国核电服务有限公司、三江新材料有限公司增资项目、德尔福新型建材、以琳电器科技等4个项目;内资项目有总投资24亿元的北新建材(嘉兴)有限公司、总投资2.3亿元的嘉兴市北冶金属有限公司、总投资1.6亿元的意欧斯机动车制造项目、总投资1亿元海盐鼎盛机械有限公司(增资)、总投资1.2亿元的三官堂新材料项目、总投资9亿元的中国原子能院秦山基地、总投资1亿元的法创建材有限公司、总投资4.4亿元的浙江中核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投资1亿元的浙江钛拓机械有限公司以及总投资15亿元的海盐新地置业有限公司等10个项目。

  15个招商小组外出招商天数达4647天,外出招商4499人次,走访企业2133家,接待企业1255次,在谈有效项目205个,其中本月新增在谈信息13个,取消7个。本月新增签约项目10个,投资总额54.51亿元人民币,1-12月已签约项目共87个,总投资273.86亿元人民币,其中外资项目16个,预计投资额为86473万美元,内资项目71个,签约投资额为221.4亿元人民币。

  外贸进出口:据海关统计,2013海盐县外贸进出口总值189076万美元,同比下降4.3%,完成县全年预期目标21.33亿美元的88.6%;其中出口149937万美元,同比下降0.9%,完成县全年预期目标16.34亿美元的91.8%。进口35468万美元,同比下降16.1%。

  服务外包:1-12月全县实现服务外包合同金额3414.42万元,完成年度目标的285%,同比增长355.7%;合同执行金额达到2512.32万元,完成年度目标的251%,同比增长302.3%;离岸外包执行金额318.50万美元,完成年度目标的319%,同比增长270.9%。

  外经合作:1-12月境外增资项目一个,为浙江意欧斯机械有限公司增资意欧斯美国有限公司100万美元。境外企业带动出口7538万美元。外派劳务96人,其中日本研修生71人,同比减少37人。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招大引强选优,“招商选资提升年”活动全面铺开。

  1、制定方案,加强招商规划性。制定招商选资三年行动计划及招商选资提升年活动方案,明确招商选资指导思想,以实现内外资年均增长20%以上,2013年计划完成合同外资2.8亿美元,实到外资1.3亿美元,县外内资35亿元,新增注册资本17亿元为目标。确立北京、上海、深圳和丹麦、德国、美国,及其辐射区域的驻点招商“三城三国”格局。我局县招商服务中心全职招商,成立了长三角部、南方部、外资部、对外联络部、综合信息部五个部,现有人员15名,其中英语专业4人,日语专业1人。制定《海盐县招商服务中心职责与考核办法》,充分调动招商人员工作积极性。

  2、五百工程,推进招商有序性。开展百名干部直接招商、百家企业定向招商、百场活动推进招商、百日攻坚强化招商、百名大使助推招商。全县15个招商小组共有招商人员近百名,8月份起多数镇(街道)陆续配备专职招商人员,梳理了200多家目标企业,确定100多名招商大使并颁发了聘书。已组织参与招商活动43场。7月下旬至10月底开展“422”百日攻坚活动,百日攻坚期间签约项目有核反应堆堆芯检测、同位素药物、新核五金件、中国原子能院秦山基地、防水卷材、帝玛新材料等项目;同时成立了两个县百日攻坚督查小组,对各主体、有关部门进行了全面督查,找出问题、协调解决。

  3、创新思路,提高招商有效性。15个招商小组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根据各镇(街道)、部门的地区、产业特点,开展针对性强的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实效。推进蹲点招商,县招商服务中心长期在上海、广东深圳蹲点招商,北京、宁波阶段性外出招商,沈荡镇在上海桃浦镇蹲点招商。开展挂职招商,全县多名干部在北京、上海挂职招商,北京以核电关联产业为主,上海以外迁区域为主寻找有效信息。如经信局在北京、上海派人挂职,核应急办在北京派人挂职,商务局在上海桃浦镇、闸北区派人挂职。鼓励大使招商,确定以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家为主的百名招商大使,广拓人脉,大力开展以商引商,取得较好效果。引导以外引外,以美国、德国、丹麦企业为主的外资企业推荐海盐,发展丹麦工业园、德国克玛工业园。开展中介招商,以上海、深圳等地中介机构开拓客户,获取招商信息。发展“回归经济”,鼓励浙商回归,加快浙商“二次创业“步伐。

  4、强培训抓宣传,营造招商氛围。今年来举办二次全县招商人员培训会,220多人参加培训。每周、每月汇总全县招商情况进行通报。加强宣传报道,努力营造大招商氛围,开展招商选资“一把手”访谈,对招商主体及有关部门共21名“一把手”进行了电视采访。完善海盐招商网,充实内容,更新信息,宣传海盐,吸引投资者。

  (二)优服务保增长,引导出口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1、积极争取鼓励扶持。及时兑现了2012年县外贸奖励补助资金782.91万元,其中信保保费补助资金415.52万元;参展补助资金287.万元;省级出口名牌奖励资金5万元;印度建材展抱团参展补助75万元,共有135家企业受益。同时积极组织帮助企业申报上级外贸扶持资金400.61万元,其中中央进口设备贴息资金187.75万元;国家中小企业市场开拓资金128.98万元;省开拓市场专项资金63.88万元;国家标准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资金20万元,共有78家企业受益。并进一步实施小微企业信保联保方案,支持资金70万元。

  2、多措并举开拓市场。今年以来已组织100多家企业参加国际性展会50多次,摊位250多个。其中境内展的广交会成交4291万美元、华交会成交250万美元、消博会达成成交意向20万美元等,境外展主要有德国科隆五金展、香港春季电子展、中东迪拜五金展、美国拉斯维加斯五金工具展、印尼中国机械与电子展等。同时积极培育出口名牌,在9月公布的新一批名单中,我县有六家企业六个品牌获得“嘉兴市出品名牌”称号,有效引导195家企业参加嘉兴电子商务平台,积极鼓励浙江意欧斯机械、浙江金元亚麻等企业在德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建立了直销店。

  3、指导企业防范风险。2013年全县105家企业单独参保,236家出口额200万美元以下小微企业纳入政府联保,投保额达4.88亿美元,同比增长21.7%;获信保融资4073万美元,同比增长25.0%;发生拖欠等报损案件29件,报损金额280万美元,已决赔款97.8万美元,其中政府联保项下2.75万美元,协助企业追回欠款79.7万美元。并进一步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指导企业规避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今年已指导海盐森泰钢管有限公司应对印度对华进口无缝钢管发起保障措施调查。

  (三)加快交流步伐,异地经济及外经工作有突破。

  4月,安徽泗县泗海工业园奠基、泗海工业园管委会揭牌,首批挂出的150亩工业用地已出让完毕,共四家企业签约入区,目前已全部开工。二期265亩土地进入招拍挂程序,已有六家企业签订入驻协议。同时工作组分别对河南济源、辽宁营口等地开展异地园建设对接。

  境外投资中,浙江意欧斯机械有限公司增资意欧斯美国有限公司100万美元。境外企业带动出口7538万美元。

  (四)强督查激活力,商贸流通安全运行平安稳定。

  今年以来,与各商贸流通企业签订了2013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结合各项整治活动,检查各类市场、单位、经营户112家次,出动人员326人次,三家超市卖场还荣获“平安商场”称号。同时加强数据运行分析,引导商贸转型、促进消费,2013年开展万村千乡便民服务巩固工作,有效确保全覆盖,并在农村便民店安装“惠农通”机具92台/家,覆盖全县五镇四街道81个行政村和7个社区,行政村覆盖率95%,鼓励引导我县6家大型商场超市共举办各类促销活动约320项,销售总额约2.48亿元,总客流量约252.44万人次。,并进一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的现代商贸服务设施建设和甲醇汽油试点工作。

  (五)积极探索实践,“电商换市”工作有效推进。

  一是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建立起了覆盖县、镇、村三级的信息网络,可为不同的客户需求提供4M至100M及以上带宽的服务。二是政策环境不断优化。针对不同行业和不同时期,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有关扶持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措施。三是人才培育迈出坚实步伐,县级有关部门加强对企业的培训。今年3月,嘉兴引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与海盐商贸学校共建电子商务人才孵化基地。四是挑选确定我县8家运用电子商务模式开展经营的重点典型企业(5家电子商务、1家电商服务及2家第三方交易平台三大类型企业),列入全省电子商务行业典型企业统计范畴。1-12月,我县8家典型电商企业总体运行平稳。其中:5家电子商务应用企业营业收入总额1.3亿元,同比增长22.51%;2家第三方平台企业平台交易总额1.66亿元,同比增长33.33%,注册会员为6500家,注册企业为5630家,日均访问量为0.26万人次;1家电商服务企业总营业收入为45.47万元,同比下降18.67%,全部来源于代运营服务收入。

  三、2014年工作思路

  (一)总体目标:

  利用外资:合同利用外资3.5亿美元,实到外资1.7亿美元;

  县外内资:引进县外内资45亿元,新增注册资金20.4亿元;

  外贸进出口:进出口总额同比增8%,其中出口增长8%。

  (二)工作措施

  1、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提升招商选资水平。一是强化招商选资的领导责任和考核奖罚力度。设立镇(街道)、有招商任务的责任主体主要领导招商责任风险奖,对没有完成当年招商选资目标任务镇(街道)的主要领导,由县领导和县委组织部实行约谈、轮岗。二是充实招商队伍力量,夯实招商基础工作。加强招商队伍力量配置和建设,每个招商主体每年至少派出两名及以上的招商干部长期在外开展蹲点招商,并落实相关待遇、编制等。组织两次以上招商人员培训,开展一次全县性的招商选资技能比赛。三是明确招商方向和目标,开展产业招商。国内以上海、深圳、北京的行业龙头企业、央企、核电关联企业为目标企业。以上海的机械制造业、电子电器制造业搬迁、扩展为契机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国外以德国、美国、丹麦企业,拓展法国、瑞典、芬兰区域,紧盯高档制造业企业。四是创新招商方式,多渠道开展招商。开展节会招商,2014年计划安排全县性的大会10个。深化上海、深圳,拓展北京驻点招商。全面开展挂职招商,组织招商干部到各地方、央企、大企业挂职。大力开展以商引商,以企引企,发挥招商大使的作用。加强网络媒体招商,有选择地在丹麦驻国内媒体上宣传,并发挥招商网的作用。深化中介招商,继续深入与中介的合作。五是深化接轨上海工作,拓展重点地区招商。强化县政府驻上海办事处的招商职能。将县招商服务中心上海招商人员与县政府驻上海办事处进行整合,统一人员调配,增强招商力量。全面开展与上海有关部门的结对合作,每年安排一批对接上海的招商推荐活动。六是做好外来客商的全方位服务工作,营造亲商安商环境和氛围,促进以商引商。以“服务好一个项目,跟踪好一个企业,解决一个具体问题”为服务招商的落脚点,专人服务,加强联系与沟通,及时为企业出谋划策、排忧解难。解决好企业外籍人士及高级管理人员、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在我县就业、就医、驾照申领及子女就学等方面的事宜。建立“以商引商”奖励机制。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参与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转变招商引资由政府主导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相结合。

  2、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升外贸出口竞争力。一是千方百计拓市场,培育外贸增长点。根据对企业调研和我县产业特点,确定2014年境外重点展会20个左右。积极向上级争取供需矛盾突出的广交会、华交会摊位,为自行调剂广交会摊位的企业提供服务。组织抱团参展,充分发挥我县块状经济的竞争优势,打造块状产业出口品牌; 2014年力争新增出口企业45家,有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500家以上(今年460家左右)。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2014年力争出口额超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达85家以上(今年75家);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及开展电子商务,到国外设立直销、分销点、工厂、办事处、代理机构等,带动外贸出口。二是推进出口基地、自主品牌建设,增强国际竞争力。依托海盐紧固件省级出口基地,加快我县紧固件公共试验检测平台、公共技术研发平台等建设。为我县紧固件产业向航空航天、高铁等高端应用领域发展提供技术、检测支持;提高企业主自主品牌的意识,鼓励企业开展和用好境外注册商标,新增境外注册商标10个以上。三是指导企业防范贸易风险,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继续对2012年度出口额在200万美元以下及2013年新增出口的生产型企业实施政府联保,降低出口收汇风险;做好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工作,帮助企业制定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对策措施。推动政府、企业和行业组织“三合一”工作机制的建设,跟踪美国对华钢铁制牙条反倾销案件、欧美对华太阳能光伏反倾销等重点案件,特别是2014年2月到期的欧盟对华紧固件反倾销案件,提前做好案件日落复审应对工作。四是加强外贸运行监测、优化服务促进企业发展。积极帮助企业争取中央、省财政外贸扶持资金,及早兑现2013年县外贸政策。关注中国(上海)自贸区建设,指导企业充分享用贸易便利化等制度创新。举办政策宣讲会,提高企业对中央、省、县出台的外贸政策知晓度。与海关、检验、外管、国税、财政等涉外部门的横向联系与沟通,加快出口退税,切实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融资等实际困难,为外贸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五是鼓励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扩大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促进传统产业机器换人,提高“海盐制造”附加值。加大对进口企业的培育,充分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减少贸易摩擦。

  3、加快异地园区建设,着力推进“腾笼换鸟”。一是加快推进泗海工业园建设。进一步加快园区建设进度。全力加快首批开工项目建设进度,一期3个项目厂房上半年全部竣工,1个项目下半年竣工,争取下半年全部正式投产。二期6个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加强招商引资,进一步推进项目集聚。完成500亩工业用地出让,再签约一批入园企业。完善基础配套,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四是深化共建机制,进一步保障服务园区建设。健全完善联席会议等合作机制,有效整合双方的优势资源。五是加强内部管理,进一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全面实施100亩配套商住项目建设工程,以及工业用地的转让,实现泗海工业投资公司资产增值1000万元以上。二是加快完善异地经济基础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健全县、部门、镇(街道)、企业四方联动调查机制,排摸出全县意向转移企业,特别是紧固件企业和扣板企业意向转移名录。继续组织开展相关投资考察活动。以安徽泗县泗海工业园、辽宁营口中国五矿(营口)产业园、湖北监利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南丹县、江苏泗阳县为重点,组织有关镇(街道)和企业开展考察,为产业转移牵线搭桥。关心支持转移企业。对已转移企业在当地遇到的政策兑现等问题,积极协调予以解决,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三是加快实现低效产业转移。以辽宁营口中国五矿(营口)产业园为我县紧固件产业转移主要目的地、湖北省监利县为我县造纸产业转移主要目的地、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县为我县扣板产业转移主要目的地,有针对性开展考察、洽谈工作,探索适合紧固件、造纸、扣板产业特点的合作共建模式,争取落实2个产业转移基地,签订合作共建协议,推动一批企业转移出去,从而加快推进我县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

  4、推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完善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和鼓励广大商贸流通服务企业进一步开拓消费市场。大力发展社区连锁便利店;促进住宿餐饮业的转型升级和提升发展;强化“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网络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废旧商品回收网点建设,制定我县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规划,合理规划建设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和集散市场;加强成品油市场体系建设,认真落实成品油发展规划,加快规划内期加油站的建设步伐。以签约商贸企业为抓手,督促企业增强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开展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落实有效措施,杜绝安全漏洞。完善监测制度,优化样本结构,扩大监测范围,密切关注行业、业态、重要商品运行状况,加强重点消费品市场形势研判。加强对应急商品的监测,不断完善生活必需品应急管理平台建设,完善应急商品储备制度和应急机制,健全应急商品企业数据库,完善应急商品目录,加强应急调控骨干企业建设,提高应急响应效率。

  5、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立我县电商发展组织架构,制定电商行业发展规划,拟定支持扶持政策,着力培育第三方电商平台、电商经营和电商服务等龙头企业,推进电子商务在经济各领域的应用;支持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展会、产销对接会等方式开拓市场,推动品牌生产企业和知名零售企业进行战略合作。


作者: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