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海盐要闻
“菜篮子”越拎越沉 看看我县市民如何应对
发布时间:2010-11-23 00 : 00

  ■记者 杨颖慧 姚刘权 

  本报讯 谢绝快餐,回家吃饭;“团购”淘菜,享受实惠;挑选时间,错峰买菜……眼看着“菜篮子”越拎越沉,我县的“马大嫂”采取各种方式应对菜价上涨的压力。为此,记者深入采访,看看海盐市民是如何精打细算的。

  午饭不叫快餐了

  回家一起吃饭

  昨天中午11时30分,在武原镇秀水南路上班的蔡先生行色匆匆地走出办公室,赶着回家吃午饭。蔡先生家住河滨小区,他在秀水南路上班,妻子在百尺南路上班。“以前我们一家午饭是各吃各的,虽然家里父母把饭做好了,可是我和老婆都嫌回家吃饭麻烦,还要赶时间,一般在外面解决午饭。”蔡先生告诉记者,从上个月开始,他们夫妻俩每天中午也回家吃饭了。

  “这几个月来,物价上涨,吃的方面尤为明显,家里开销也变大了。我跟老婆商量之后,决定从‘吃’的方面开始省钱。”蔡先生说,他和妻子以前在外面吃饭,每人每顿花销10元上下,有时候要是和同事一起下个馆子,那花费就更高了。“现在菜价不便宜,因此一家四口在家里吃饭,肯定比在外面吃省很多。”

  记者采访发现,有的市民希望一天三顿都在家吃。“三餐都在家里吃,干净实惠,还增加了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更加温馨自在。”有市民说。

  “马大嫂”结伴淘菜

  共享“团购”实惠

  “西红柿卖多少钱一斤?”昨天早晨7时不到,武原农贸市场内一蔬菜摊位前,家住中茂花苑的王大妈等5个人一起围了上去。一番讨价还价,她们买走了一大袋西红柿,一共5公斤,付了30元钱。王大妈说:“摊主本来要价每斤3.6元,我们几个人一起‘团购’就能便宜点,然后我们大家分一下。”

  王大妈告诉记者,最近这段时间,每天买菜的时候,她都会叫上几个邻居,“抱团”买菜后一起砍价,然后回家平分。“有时候,如果蔬菜需求量大一点,我们还会结伴去批发市场碰碰运气,不少蔬菜每斤可以便宜0.5元到1元,水产品则能便宜更多。这样下来,一个月也能节省好几十元钱。”

  错峰买菜

  周末的菜提前买

  “买菜也要选择时间,周末的菜提前买好,就可以省下不少钱!”家住武原镇新桥花苑的徐女士采用错峰买菜的方法来应对菜价上涨的压力。

  徐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小区边上就有一个菜场,因为这个菜场附近住的人消费水平较高,而平常一般都不在家吃饭,只有周末才会在家里做饭。因此平时这个菜场的菜价还比别的地方便宜,到了周五、周六、周日三天,菜价就要高出不少。

  “我以前也是到了周末才去买菜,一方面贪图方便,一方面觉得当天买的菜比较新鲜。现在就不一样了,感觉‘菜篮子’越提越沉,只好提前买好一些放在家里。”徐女士半开玩笑地说。

  除了像徐女士这样错峰买菜的,还有人反其道而行之,选择赶早高峰去天宁寺临时菜场买菜,家住城北路的陆大伯就是其中之一。陆大伯每天早上6时许就赶到了菜场,为的就是买到价廉物美的菜,他说:“天宁寺临时菜场里的蔬菜都是周边农民自己种的,没有倒来倒去多出一大堆费用,价格可以说是整个县城最低的,而且菜又新鲜,比较符合我们老年人的口味。”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